玉林师范学院建校以来,立足桂东南,发挥教师教育优势,在农村教育研究和教师队伍培养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办学70余年,学校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他们中的大多数扎根农村,服务地方,用实际行动去践行我校“以德为先、艰苦奋斗”的办学传统。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去了解这些优秀校友的故事。
校友简介
蒙乃希,男,2007年考入玉林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数学与英语方向)。小学数学一级教师,原任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小学德育处主任,现工作于南宁经开区教育局,经开区名师工程小学数学学科骨干教师,曾获经开区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南宁市计算机赛课二等奖、南宁市班队会录像课二等奖等,先后被评为经开区优秀班主任、经开区优秀教师和南宁市优秀班主任等。
晃眼之间,我已经从母校毕业6年之多,而对那四年母校的回忆还历历在目——挂榜山、天南湖、桃花岭,还有那挥之不去的青春回忆。
2007年9月6日早上六点,我扛着行李从玉林东郊汽车站坐上第一趟3路公交车,然后转11路来到了玉林师范学院东校区。一路上满怀对大学生活的期盼,满怀对青春与未来的幻想。说来也巧,来到师院的第一天就遇上了我的恩师,也就是我大学四年的班主任——郭纪昌老师。初次见面,郭老师就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他为人直爽、做事踏实,学识深厚,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搞研究的人。我的大学就从这一个校园和这一位老师开始。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听着朴树的《那些花儿》,大学的一幕幕回忆闪现在脑海。从军训、辩论赛到校运会、舞会、大型文艺晚会,玉师的学习生活是那样充满激情与活力,让人每每回忆起来的时候都能感受到青春的青涩与追梦的执着。有人回忆起玉师,是每天早上在旧图书馆门口大榕树下不顾路人眼光大声的朗读;有人回忆起玉师是每天中午骑着从二手市场买来的自行车行走在天南湖边;还有的人回忆起玉师,是每天黄昏之时在5栋宿舍后面球场上挥洒着青春的汗水。所以,10000个玉师人就会有着10000段不同的玉师回忆。回忆我的大学,除了一张张年轻面孔和一件件趣事外,有一件事让我永远铭刻在心。那是大一入冬的一个傍晚,班主任郭老师在去宿舍巡逻时发现仅有我的床铺还是铺着一张冰凉的草席,因为知道我家里比较贫困,他特意叫我到他宿舍去一趟,其实就是请我到他家里吃饭,给我加菜。吃饭的时候,郭老师像和朋友一样跟我聊着他一路来的求学之路。实际上,他就是想通过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不管当前困难有多大,坚持梦想,总会有好的结果。他还鼓励我说:“要努力学习,只有认真读书才能真正地改变命运。”(直到工作后我才真正地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回来的时候,郭老师塞给我一张褥子——一张我永远都忘不了形状、颜色的褥子。后来我才知道,这张褥子是郭老师家人专门从河南寄给他的,郭老师像家人一样关爱着我。在之后的大学四年里,郭老师待我如自己的亲弟弟一样,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都给予我关心和支持。
郭老师对我的影响是深远的。因为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玉师精神的缩影。那何为玉师精神?我觉得玉师的精神跟母校的校训是一样的,“厚德博学,知行合一”。玉师精神始终以“德”为先,弘扬“能帮则帮,大爱无私”的奉献精神、感恩精神。这种精神在郭纪昌老师身上有,陈庆文老师身上有,我们已逝的杨超有副校长身上有,我们玉师的每个老师和学生身上都有,它就是每一个玉师人心中的烙印。毕业至今的社会实践告诉我们,玉师的奉献精神、感恩精神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精神支柱。只有乐于奉献与懂得感恩让单位或是个人欣赏你,让家人和朋友喜欢你,立业如此,成家更是如此。六年来,由于我是我们专业第一个到经开区的毕业生,我把给师弟师妹分享辖区就业信息作为己任,建立了南宁玉师校友群让大家在群里对工作信息、生活信息,互通有无,给大家互帮互助提供一个平台。同时,但凡有玉师的校友考我们经开区工作岗位,我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们。我把看到一个个师弟师妹顺利在这里就业当作是我与玉师的一份情结,在享受这种“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同时,我也希望他们能将这种精神传承、发扬下去,因为这是我们玉师的精神力量所在。
从毕业到现在,我几乎每年都回一次母校。有时是受陈老师的邀请,而有时纯粹是想回去看看。而每一次回去,除了对看到一草一木触景生情,更多看到玉师的一日一新的蓬勃发展。新食堂,新图书馆、新综合楼等拔地而起,而且不管是建筑面积上,还是数量上,都比之前的老校区翻了几番。母校的巨大变化让我深感自豪,放眼整个广西的高校发展,估计也就玉师有这种速度了。多希望自己还是母校的学生,但是我们的青春不可能再来一次。所以,现在在校读书的师弟师妹们一定要学会珍惜在玉师的时光。
在陈老师来信中,得知到母校已经作为广西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四所试点院校之一,我心中无比激动。不过静下来想一想,这何尝不是大势所趋的事情呢?毕业六年来,我听到了很多对于母校、母校专业以及母校毕业生的赞美和褒奖,这些赞美有来自一线校长的肯定,也有来自人事局乃至辖区领导的“点赞”,大家一致认为玉师的毕业生能用、好用,并希望母校的毕业生能源源不断来到辖区工作。除了褒奖,母校发展有其自身的发展优势和特色,比如玉师的开放包容,玉师的综合性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科基地研修等,不仅发展理念创新,而且更加符合社会发展。当然,我非常期待母校能再接再厉,提升人才培养的层次,争取早日能成为硕士授权单位,让许多像我一样想在玉师再读几年书的学子能再在挂榜山下、天南湖边一起回忆过去,畅想未来!
最后,衷心祝福我的母校永远辉煌,永远充满生机!祝愿我的恩师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