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玉林师范学院建校以来,立足桂东南,发挥教师教育优势,在农村教育研究和教师队伍培养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办学70余年,学校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他们中的大多数扎根农村,服务地方,用实际行动去践行我校“以德为先、艰苦奋斗”的办学传统。
【校友简介】
梁丽妮,女,2011年考入玉林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2015年9月至今在容县杨梅中学任教。曾任历史老师、教务处老师,图书馆管理人员,在一线教学尽职尽责,所教的班级成绩在学校都是名列前茅。
1、请谈谈您在玉林师范学院学习的感受,以及在玉师学习的这段经历对您走上工作岗位后有什么影响。
梁丽妮:此刻,我手把键盘,却迟迟不知道要怎样才能敲出我的感受。刹那间,才发现我已毕业两年,对母校甚是思念。那个曾经的政史学院,在脑海里若隐若现......大学四年,感受颇多,其中感触最深的莫过于大三大四这两年的经历,直至现在仍意犹未尽。大一时,竞选班长失败,立志下一年非班长不做;果然,经过一年的努力,也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可,我顺利当上了班长。
到了大三,论文来了,实习训练也来了,我很荣幸得到了导师刘小云院长的悉心指导,可以说,我是她指导的小组里面最差的一个学生,也可能是最懒的一个,她非但没有丝毫嫌弃我,还常打电话叫我到她办公室亲自指导,哪怕在出差前,她也没有忘记我。在答辩时,我的致谢辞真是发自肺腑的,多希望她能听到。另一位对我关怀备至的是曾凡贞副院长,他对于我没有参加2015年全国大学生说课讲课比赛的事非常关心,特地让我去他办公室说明我的顾虑,让我感到实在辜负他对我的器重,对此,我后悔莫及。谈及2015年全国大学生说课讲课比赛,还有一个老师是绝不能忘记的——莫伟华老师,她是真的很器重我,教育教学课程给我最高分,比赛又极力推荐我,却被我拒绝了,现在只怪自己当时没有抓住机会。还有陪伴我四年的班主任陈耀华老师,他总是默默地在背后支持我,非常感谢他对我的学习、生活包括感情上的关心。还有陈碧博士,一个会工作、会学习、会生活的老师。她一直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在她的课上,我发现我逐渐被她感化,不仅学会了一些实用的东西,比如论文格式,文件处理,邮件发送等,还学会了为人处世的细节,以至于每次见她我都会有想要敬礼的冲动。要感谢的还有谢振治、庞济燎、陈汉宁等专业老师。还有刘华清、李莉和刘理琳老师等3位辅导员老师,要感谢他们对我在学生会干事期间的指导与支持。最后,还有很多老师,覃书记,刘院长等等,谢谢老师们!
2、您认为什么是玉师精神?
梁丽妮:玉师精神就是“厚德博学,知行合一。”
3、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个在母校期间关于校园逸趣、恩师风范、同窗情谊的故事?
梁丽妮:有一次,我在玉林市中心坐三轮车回校,我对师傅说到玉林师院,师傅反问说:“师专是吧?”我很纳闷。记得2015年4月1日这天,我和几个小伙伴满载信心与勇气赶到桂林参加双选招聘会,交简历的时候,审核简历的老师只对我说了一句话:“我们不收玉林师范学院的”,我瞬间心碎了一地。现在,我已经工作两年了,一年的教育一线,半年在教务处,半年图书馆,课上的还不错,所教的班级成绩也都是名列前茅,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就是玉林师范学院毕业的,我不差!”
4、毕业后,您是否曾回母校看看?母校的变化给您什么样的感受?
梁丽妮:毕业两年了,带着爱人和爱子,回过两次母校,每次进校门,我都会和我的孩子说:“宝贝,快看,这是妈妈读过的大学,妈妈不是很漂亮,但是这里很漂亮哦!”只可惜,都是遇上假期,不然应该去拜访恩师的。两年间,学校换了新面貌,校门设了保安亭,建了新的很气派的图书馆、宿舍楼、闲适的咖啡屋,还有一个大大的湖,感觉玉师更加美不胜收了。
作为桂东南唯一一所本科院校,首先我倍感荣幸,其次我得感谢母校,再次我要祝福母校。就历史11班来说,每位同学的专业技能可以说是不亚于其他学校的,教学效果是很显然的,这肯定是得力于玉师的栽培,功劳非它莫属。
5、作为桂东南唯一一所本科院校,以及广西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四所试点院校之一,您认为母校未来的发展有哪些优势和特色?请谈谈您对母校综合改革与转型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梁丽妮:玉师作为综合改革试点,以我目前的能力,我当然没有达到提建议的水准,但我可以就本专业讲下我的个人感受:师范类的教育教学理论课可以在大二学,大三主攻实践课,这样大四有充足的时间去准备论文;特色旅游专业可以全面地打造下,尝试实地学习;现在玉师有烹饪学专业,如将历史学与烹饪学有效结合,拓展研究历史饮食文化主题,可打造全新的特色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