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贤杰,男,汉族,1982年出生,我校外语系2002级学生,中共党员,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学历,就职于江西省外国专家局。曾任江西省横峰县港边乡港边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省外国专家局驻港边村定点帮扶工作队队长,中共横峰县第十九次党代会代表。自2015年驻村工作以来,他三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吃苦耐劳、开拓创新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带领村两委及贫困户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精准脱贫致富路。
翁贤杰标准证件照
有情怀,带着一腔热情驻村帮扶
驻村三年来,翁贤杰始终坚持每季度在村工作70天以上,远超省里规定的50天。在他看来,扶贫驻村不仅是完成组织交办的政治任务,更是他人生的重要经历,是一个难得的近距离服务群众的机会。他走村入户,访贫问苦,用双脚走遍了港边村10平方公里的土地,老百姓都知道村里来了个“不走”的第一书记。
翁贤杰带领全体党员缅怀先烈,重温入党誓词
接地气,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
翁贤杰是省直机关干部,但是一点都不娇气,更没有半点架子。他带领贫困户发展红薯、白莲种植加工产业,每件事情都是身先士卒,田间地头布满了他的脚印。为了掌握红薯、白莲种植加工的关键技术,他带领村两委和贫困户奔波过万里赴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福建省连城县、抚州市广昌县求师学艺,被村民称为“薯痴”,他立志把全世界的红薯优良品种种到港边村,将港边村打造成“中国有机红薯第一村”。
翁贤杰上户慰问生活困难老人
敢创新,用智慧闯出致富新路子
翁贤杰跳出了传统思维,带领港边村因地制宜发展红薯产业。他利用单位资源引进中国农科院甘薯研究所的红薯新品种,再利用节日经济理念连续举办两届“港边红薯旅游文化节”,陆续将港边红薯贴上权威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和“富硒”标签,再通过多种媒体叠加宣传的方式,吸引城市家庭近万人次到村旅游采挖红薯,多措并举引爆港边红薯。将原来0.35元/斤卖不出去的港边红薯,卖出了网销价6.8元/斤、批发价3.5元/斤,身价暴涨十余倍,且受到了市场的热烈欢迎。2017年,港边村红薯种植加工总产值达800余万元。通过发展产业,港边村210户贫困户分别参加红薯种植、白莲种植、桃树种植、屋顶光伏等产业,户均增收2000余元;同时盘活集体经济,发展慈溪豆、西兰花冬种300亩,集中式光伏0.1兆瓦,建设扶贫车间700平米,农贸市场500平米,把港边村集体经济从零发展到年收入6万余元。
翁贤杰帮助农户晒红薯淀粉
动真情,结交了一批农民朋友
翁贤杰在村里走街串巷总是闲不住,一有时间就到贫困户家里嘘寒问暖。55岁的贫困户徐碧清告诉翁贤杰,他得了糖尿病干不了重活,还要承担每月200多元的药费。翁贤杰听了立马协调县医保局帮助徐碧清办理了门诊慢性病,一年看门诊可报4000元,解决了老徐的后顾之忧。57岁的贫困户杨云香,是全县有名的老上访户,翁贤杰了解到这一情况,经常走近10里山路去看她,帮助指导她养殖鸡鸭,在她资金短缺无钱购买饲料的时候,利用干部帮扶资金送给她价值10000元的玉米饲料度过危机。现今,她家养殖产业年收入5万余元,再也不上访了。村民徐学峰儿媳妇生病要上省城大医院,找到翁贤杰,翁贤杰毫不推辞立刻帮助联系住院看病事宜。这样的事例,在翁贤杰身上还有很多很多。很多人在村里看到他,总是热情地喊他“翁书记,有空到我家里玩”。
见成效,港边村基本实现脱贫摘帽
三年来,在翁贤杰和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港边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人均纯收入由4600元增加到8100元,贫困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528元增加到5580元,贫困人口由793人减少至58人,贫困发生率由16.2%降低至1.2%,成功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三年来,港边村新建新农村点7个,新建便民服务中心1座、硬化通村公路和入户路12.3公里、新修小型自来水厂1座,新打大口井9个,危房改造19户,危房维修26户,裸墙粉刷61栋,危房拆除138栋,改卫生厕340户,极大改善了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设施,显著提升了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提升了村两委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望。翁贤杰成为了横峰县驻村第一书记的标兵,得到了县、乡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的认可,社会各界也给予了较高的关注。
翁贤杰在田间地头与农户们交流生产情况
翁贤杰指导贫困户签订产业合作协议
2018年2月7日,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刘捷同志到港边村慰问第一书记翁贤杰,并对该村精准扶贫工作予以了肯定。翁贤杰先后荣获省派单位定点帮扶工作先进个人、上饶青年五四奖章、省人社厅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厅嘉奖1次、连续三年考核优秀,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连续三次获横峰县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人民日报、中国扶贫杂志、新华网、人民网、央广网、半月谈杂志、江西日报、江西电视台等多家重要媒体对他的工作进行了多次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