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风采 >> 正文

校友足迹 | 黄璐:忆往昔,恰同学少年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14日 00:00    作者: 佚名  点击:

活动背景

玉林师范学院建校以来,立足桂东南,发挥教师教育优势,在农村教育研究和教师队伍培养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办学70余年,学校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他们中的大多数扎根农村,服务地方,用实际行动去践行我校“以德为先、艰苦奋斗”的办学传统。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去了解这些优秀校友的故事。

校友简介

黄璐,女,2007年考入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现就职于南宁市西乡塘区石埠中学,担任语文教师兼团委书记。曾获广西区培计划初中语文教师培训征文一等奖,南宁市优秀教师,南宁市西乡塘区优秀教师、优秀团委书记、优秀志愿者等荣誉。

黄璐毕业照

谁曾想过,毕业6年后的我竟有幸收到母校玉师的邀请涵,见函如晤,情意绵绵,深情款款,深夜的微风吹拂,不禁对母校的无限想念。

“忆回首,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6年前意气风发地我们站在玉林师院的大门前,怀着激动、亢奋的喜悦之情投进了母亲的怀抱。她引领者我们文学院,带领着我们中本2007(2)班的61个同学们一起徜徉在文字的世界里。忆回首,依然记得优秀的代班师兄师姐给我们做出的表率,记得年级辅导员、班主任对我们的关心,记得老师带我们遨游知识海洋的每一个场景,记得同班同学的团结友爱与互帮互助,记得亲如姐妹的室友,记得我们“聚是一盆火,散是满天星”的誓言……记起的画面实在是太多太多,而我敢肯定地说,在玉师的4年是我人生中最快乐、最充实、最有启迪最让人怀恋的4年!

是的,我认为没有任何一个阶段能够替代大学4年对我们人生的帮助。我们千万不要辜负这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我还很清晰得记得我们中本2007(2)召开的第一个班会,同学们自我介绍以后,班主任张文峰老师提出了一个主题:说说自己的志向。很多同学都说出了自己的志向,而我却惶恐地发现自己心中根本找不到合适的答案。接下来的4年,我也经常想,经常问自己,可还是不明确,感觉自己只是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选择当中,正如毛泽东所言:求学即求索。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相信总有一天会找到。而我的志向正是在实习结束以后,才真正清晰明了。

其实大学那几年,我是一个挺低调内敛的女孩子,性格还算活泼开朗但并不张扬。我只是默默地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不追逐任何与名利有关、与兴趣无关的东西,一切都只是顺其自然。譬如我喜欢文学,于是参加了玉笛文学社,从编辑到副主编再到主编,都是自己在一场场作文比赛、一篇篇文章、一张张奖状中锻炼出来的。其实我并不热衷职位,只是沉迷于文学的魔力,感情恰好得到宣泄,享受放飞自我的感觉罢了。所以我只出过两本社刊,比较大型的征文比赛也只组织过一次,我还记得当时组织的那场比赛的主题是“那些年,那些事”。所以我经常跟社长提议,赶紧换掉我这个假主编。所以,当大四那年《红豆》给我递橄榄枝时,我无法说服自己去接受。

再譬如,我喜欢说一两句英语,不是为了显摆,只是纯粹地觉得换个表达方式也挺好,而且还可以帮助自己考英语四六级。于是很努力背单词,背名句,甚至是背下整篇课文。当发现自己竟然能顺利背出马丁•路德•金的I have a dream时,我表示完全惊呆了!随后露出了一个窃喜的表情,对外谁也没有说。只是按耐不住地一个人跑去英语角,更大胆主动选择与外教交流。机缘巧好,学院开展新生杯英语即兴演讲比赛,每个系选派4名代表,我马上就报名参加,没想到很快就通过中文系的海选,接着与同班的罗舒丽、党玲,文秘的黄婉玲这3个同学一同参加了院里的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最终我们以2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为我们中文系首次夺得优秀团体奖。当系主任把那块奖牌摆在系里的荣誉柜上时,他很开心地对我们说:“你们是好样的。中文系会永远记住你。”我不知道系主任是否真的会永远记住我们,反正我是永远记住他了,并且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当时听到他讲这一番话时内心冲荡而出的那一股骄傲自豪、快乐喜悦,确实是让我的心房温暖激动了整个下午。这深刻的体会,从此让我也学会了“夸奖”这门艺术,并将其时刻运用到我的教学当中,它真的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奇妙效果。而我则是两个一等奖中比较幸运的那一个,那次比赛之后,我又代表了中文系参加了全院的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成绩也还算理想,仅次于英语系的参赛选手之后,获得全院二等奖。随后各种大大小小英语比赛接踵而来,各种奖状与荣誉也如影随形。可是我很快就感到疲倦,我忽然记起自己对英语的热爱只是一种纯粹地感觉,一种个人的享受,并不是为了比赛,也不是为了获得荣誉。所以当系主任推荐我去一个孔子学院中文教师招聘会(南宁站)面试时,我委婉地拒绝了。我突然间不想让英语伴随自己一生,并成为谋食的工具。

黄璐(前排左三)参加校际交流

我又开始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除了偶尔玩些小游戏,其他时间要么是行走在去课堂的路上,要么是泡在书堆中。于是我结识了教授外国文学的张骁老师,结识了教授中教法的张伟超老师,记住了黎德锐老师等很多位对我影响深远的恩师。临近毕业,我还特意买了黎德锐老师自己出的一本书《诗歌文本解读与创作》回来拜读。他们每一位老师开课学习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也许也只有从事教师职业的人能够体会到吧。比如教师入职考试,笔试科目很多题目都是我们大学课本里老师课堂上出现过的。说课,上课应掌握的技能与方法也是大学里的必修课,我们掌握好了,融会贯通,学会灵活运用后,无论我们拿到一本怎样的教材都不会感到慌乱,不会有恐惧感,自然会有一条清晰地路引领着我们,告诉我们如何教、怎么教。现在回想,真庆幸当时自己没有偷懒而辜负自己的专业。

当然,除了认识老师,我很认识了各界文学大亨:外国的,中国的:小说家,散文家,诗人,学者,基本上我都摸了个遍。有些一目十行,粗略阅读,有些特别感兴趣的则会反复研读做笔记。比如卡夫卡的《变形记》、欧亨利的《白菜与国王》、莫泊桑的《羊脂球》、钱钟书的《围城》、杨绛的《我们仨》、冰心的《繁星春水》、毕淑敏的《幸福的七种颜色》等等。然而最让我崇拜的是我们的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家王小波。听道一个女生去读王小波,很多人会带着狡黠笑容对我说:“嘿嘿,想不到你这么重口味哦!”殊不知我喜欢的是他文字的“毫无违和感”,天马行空,恨不得每一句话语不惊人死不休。我读他的杂文,读他的《时代三部曲》,每读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那些“文革”时期留下的深刻烙印,我们国家和民族经历过的磨难,曾经饱受歧视和侮辱却无能为力的知识分子,随同作者的幽默与痛,都一一流进了我的心里。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当年读的这一些书无意间为自己的职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刚进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毫无经验的我,课堂上竟然能挥洒自如,旁征博引,学生听得兴致勃勃,老教师们听得甚是惊讶。特别是被他们视作最令人头疼最难教的带有“文革”背景的课文,我却还上得很生动形象、热闹沸腾,学生如吃了神药仙丹,变得聪明无比、一点即通。像这类课文,比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比如杨绛的《老王》,其实我只是没有照搬教参上的“文革”背景解说,结合了他们作者的人生经历,再扩展开讲讲王小波的忆苦思甜饭,讲讲他那只特立独行的猪,学生“哈哈”的笑同时又明白了那个时代的人物命运,于是他们看到的不再是一朵简单的紫藤萝朵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苦命的车夫,理解之后,再幽默的语言也无法再逗笑他们。所以,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帮助我们打造出一节高效课堂。再加上我偶尔会不由自主地冒出一些英语单词或者句子,农村的孩子对我更是佩服。偶然一次机会,我当着全班的面,试着背诵I have a dream,瞬间获得他们雷鸣般的掌声,从此成为他们学习的偶像!他们的语文成绩总是可以高出其他班一大截!这可是我给他们背一百首诗都得不来的效果啊!哈哈,这让我更加觉得自己天生就是个“当老师哄小孩”的料。于是勇敢地参加了各种优质课比赛,校内的,校外的,西乡塘区的,本市内的。最好的一次成绩是排名仅次于37中骨干教师获得全区二等奖。这可是我想都没想过的,但也是觉得情理之中。我有的只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自信,只是对老师这份工作的高度热情与对学生纯粹的挚爱,不卑不亢,谦虚好问,也敢说,敢讲,从不怕说错了被人笑。

进入玉师,我还记住了我们院长的一句经典名言:“再肥沃的草原也会有瘦羊,再贫瘠的土地也会有肥牛。”所以我们只有努力吃草,努力奔跑,才会成为一头壮硕的肥牛,才可以自信地站在那三寸讲台上,征服你的学生,征服你自己。

话说回来,我怎么就确定了自己的“志向”从教了呢?当我结束在平南大将中学为期2个月的实习生活之后,当我抱着学生送我的大大抱抱熊坐在离别的车上与学生难分难舍泪如雨下时,当我回到家中翻阅着全班同学写给我的一封封情真意切的信时,我被学生的爱感动了,拥有爱,用爱去帮助去改变他人的人生,这才是我这辈子应该做的事情,这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于是慢慢就坚定了自己的志向,我要做一名人民教师。一个人一旦明确自己的目标,就会变得斗志昂扬起来。于是我战胜一切困难,回到自己的家乡--南宁努力成为一名初中语文特岗教师。

当了6年教师,最大的感悟是,对于中学生,特别是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除了过硬的专业知识,爱才是最大的法宝。从教第一年,我就遇到一个女生,高高个,因父母离异,个性偏成熟,成绩不稳定,有一次偷了班里同学五百多快钱,此事一出,顿时闹得班里沸沸扬扬,不得安宁。我费尽心思查出来后,她主动承认了错误,流下了悔恨的眼泪,并恳求不要对外宣告。按正常程序是要将她移送政教处接受通报批评,好大快人心、以儆效尤,但我脑海里一闪而过: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做错了事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再给她一次机会,保护她的尊严呢?是爱,让我选择保护相信她,让这事成为我们彼此的秘密。匿名还钱后,她平稳地渡过了初中三年,升入南宁市外国语学校继续读高中。今年高考结束后,她又顺利考取了广西公安学校。前些日子,她亲自回校来给我报喜:“黄老师,3年以后,我们身边又会多一名女警哦。而当年如果没有你,这个女警可能早就变成一个女匪!”听之,我不由无限感慨!是的,我们只有用真爱去感染学生,他们才会报以真诚的爱,才会变得谦逊,努力,才会有改变。

而爱是一点一滴的慢慢渗透,不会一蹴而就,请我们一定要耐心等待。如同我们母校玉师对我们的爱,先教会我们怎么做人,才教会我们怎么去教书。

最后,我总结自己这6年的学习及工作经历,仅仅是自得其乐,活出自我,活在当下罢了。虽不算优秀,但依然非常感谢我的母校玉师用她博大的胸怀包容了我,感谢我的老师教导了我,感谢我的同学们帮助了我,是你们让我得到了更好的成长,取得了更大的进步。

如果大学四年还可以重来,我一定会努力成为一个优秀毕业生。并且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忆往昔,恰同学少年啊!虽不再青春年少,不再是风华正茂,但我会一直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