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
玉林师范学院建校以来,立足桂东南,发挥教师教育优势,在农村教育研究和教师队伍培养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办学70余年,学校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他们中的大多数扎根农村,服务地方,用实际行动去践行我校“以德为先、艰苦奋斗”的办学传统。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去了解这些优秀校友的故事。
校友简介
覃伟莲,女,1996年考入玉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政史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999年8月至今在陆川县米场镇初级中学任教,2001年6月至2004年6月在玉林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函授本科,被授予文学学士学位。中学一级教师。
覃伟莲:记忆的阀门瞬间打开,往事一幕幕涌上了脑海,母校的身影再次清晰出现在我的眼前。是她让我懂得了“以德为先,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让我明白了教师要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是她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翱翔,让我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她培养、锻炼了我,让我的各方面能力都有所提高;是她让我留下了太多太多青春的美好回忆。曾经我们为母校感到骄傲,今天的母校更让我们为之自豪:她的快速发展;她的招生之广、培养人才之多;她的师资力量之雄厚,教学设施之齐全;她的教学理念之先进;她的一项项荣誉、一串串硕果......让人们对她刮目相看,让无数的学子引之为荣。
回想在母校求学,生活的日子,总是让人内心澎湃、无比的激动。刚进母校时孤身一人背着沉甸甸的行囊,带着对家乡、对父母、亲人的依依不舍,多少有些惆怅、有些失落。可母校怀抱的温暖让我很快适应并能安心的学习。干净、明亮、宽阔的教室是我们获取新知的殿堂。讲台下的我们坐得端端正正,用心聆听着一位位老师的谆谆教导,孜孜以求,不断让知识滋润我们的心田;讲台上的老师们个个神采奕奕,全心全意的倾囊相授。课后、自习、周末,我们会利用空余时间踏进学校的图书馆、阅览室去饱读群书,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母校的大操场有我们晨跑的身影;篮球场、足球场、田径赛场更是留下了我们风姿飒爽的身影。我们曾在母校的大礼堂舞台上翩翩起舞、嘹亮的歌声同样回响在母校的大礼堂。母校的大食堂同样有我们活跃的身影,香喷喷、可口的饭菜吸引着我们,那里同样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宿舍里室友们常常高谈阔论、畅谈人生和理想。我们还参加了各种各样的社团,它们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在母校的三年我的独立生活能力提高了,还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掌握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和技能。
当初进入教师这一行业并不是为了什么崇高理想而来的。而是出于一些很实际的原因:一方面为了能够减轻父母的负担,因为当时家庭困难,而师范类学校费用相对较低、还有一定的生活补贴;另一方面,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觉得作为一个女孩子从事教师这个职业非常好,工作稳定、不奔波,有一定的假期,以后也好照看、教育自己的孩子。就这样,可以说是带着父母的愿望我填报了师范,也就是这样我踏进了母校的大门,开启了在母校的求学之路,母校熏陶了我,让我的思想发生了改变、坚定了我作教师的信念。三年的师范生活转眼间就过去了,1999年8月我走上了教师这个行业。从教十几年,或许我没有让母校引以为荣的大荣誉,可我没有让母校丢脸,通过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依然荣获一些小荣誉:我被评为了我县2002至2003学年度、2004至2005学年度的教育教学先进工作者;荣获2009至2010学年度、2010至2011学年度、2015至2016学年度优秀教师;荣获我县2015年、2016年中考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荣获县2015年优秀团干部荣誉称号;荣获县2015年政治科优质课比赛一等奖;荣获我镇2011至2012年度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荣获我校首届“十佳”教师称号、2011至2012年度十佳班主任;多次获得了年度考核优秀;撰写了多篇教学论文、教学设计等。
覃伟莲:从教十几年,我没有什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故事可以吸引别人,也没有什么引人注目的大成绩可以供大家分享。只是用一颗朴素、平常的心、传承着母校的教学理念。积攒下与学生相处的点点滴滴。
从教没多久,我遇到了一个思想比较后进、比较叛逆的梁姓男生,他刚转入我班的时候,注册时连父母的名字都不填,常常迟到、旷课、有时还打架,非常厌学,对整个班级的影响很是不好。这让我感到很棘手、很头痛。我思前想后之后,觉得要转化他必须要走进他的内心、了解他的真实想法,找到问题的根源。通过与他多次谈心后,我了解到他是觉得父母不关心他、不爱他才变成这样。针对他存在的问题和根源,我采取了以下的一系列措施:首先加强与他父母的联系,让他们多问候和多关心他,第二,为避免他串班打架,要求他每节课课后到我办公室报到,同时也增加了交流的机会,第三,根据他的特长让他当了班上的体育委员,负责班级的体育工作和同学们的出操考勤工作,我有空的时候,就在放学后、体育课和他打一下篮球。慢慢的他有了一点变化,有一次他突然生病,还比较严重,我把他送到医院,在那整整陪了他三个钟头,直到他父母到来。从那以后,他完全变了,还成为我管理班级的得力助手。教师都爱好学生,我也不例外。当然,我也不会放弃后进生,我会用恒心、耐心去转化后进生。
记得2010年我当班主任的时候,班上有一名女生,在第一次统测的时候各科成绩都很差,排在了班上的最后一名。孩子自尊心很强,羞得低着头一股劲哭。我一下子傻了,不知如何是好。后来我通过上课观察和课下询问,得知这孩子家离学校较远,第一次离开父母离开家对新环境无法适应,对新老师也不适应,加上基础也有些差,她不是不想学而是不太会学,加上对新环境、新老师的不适应,她无法安心去学,这一切导致她考砸了。于是,我找她谈心让她懂得人总会离开家、离开父母独立生活;鼓励她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学交往,用心感受集体的温暖;并学会适应新的老师的教学方式;此外,还利用每天放晚学后的时间帮她补习功课。慢慢地,孩子适应了环境、独立生活能力不断提高,成绩也在不断进步。我们整整坚持了一个学期,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期末测试她虽然没有处在班上前列,但也处在中等位置,进步很大。就这样陪着她走过了三年,她如愿的考上了高中,后来还上了大学,虽然不是名牌。从教十几年,与学生相处发生的一件件烦心的、开心的事,一个个数不完的平常小故事,让我充分的认识到:爱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教师的爱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是增强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所以教师要真心实意关心学生,充分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维护学生的利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对他们要有耐心,在他们需要帮助时伸出援助之手,在他们取得点滴成绩时投去赞许的眼光。此外,我认为教学生首先要教会他们做人,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为一个有公德意识的人、一个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一个懂得感恩和去爱的人。特别对于思想品德教师来说这一点至关重要。然后再教会学生做事,教会学生学习。
相对于母校千千万万的成功学子来说,我是那么的普通、那么的平凡。这些年身边有的同学从政了、有的考了公务员,还有的下海经商了。而我依然坚守在教师的岗位上、坚守在最基层的地方,由一个黄毛丫头成为学校一线的骨干教师,这与当年母校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当年母校给我最大的精神财富,这些年也是它一直鼓励、鞭策着我不断学习、兢兢业业、无怨无悔的坚守在教师的岗位上,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作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