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背景:
玉林师范学院建校以来,立足桂东南,发挥教师教育优势,在农村教育研究和教师队伍培养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办学70余年,学校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他们中的大多数扎根农村,服务地方,用实际行动去践行我校“以德为先、艰苦奋斗”的办学传统。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去了解这些优秀校友的故事。
校友简介
覃小玲,1989年考入玉林师范专科学校化学系。现任玉州区教研室化学教研员,高级教师,广西教育学会中学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玉林师院国培项目授课教师,玉林骨干教师,广西课程改革先进工作者,EEPO地方咨询培训专家,玉州区学科带头人,主持或参与多项课题研究,指导多名青年教师及玉林师院学生在全国、省、市各级讲课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覃小玲在玉师求学期间留影
1、请谈谈您在玉林师范学院学习的感受,以及在玉师学习的这段经历对您走上工作岗位后有什么影响?
覃小玲: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些美好的事物,回忆是对往日美好的珍藏。打开尘封的记忆,穿越时光的隧道,回首过去,我从一名刚刚毕业的高中生,来到了玉林师专就读。这里没有我想象中的大学殿堂那么大,那么富丽堂皇,但走进这里,很幸运自己能在这安适的求学环境中认识很多亲切的老师,结识许多真挚的同学,是他们,让我的大学生活更充实,使我的生活中充满了快乐、幸福的元素。在玉林师专读书的时光非常地快乐,那些日子是不知忧愁的,大学的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微笑着走在大学校园的林荫小路上,撒下最快乐的时光;夜晚寝室里关于爱情、学习、生活的卧谈会,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落日的余辉下,球场上满是同学们叱咤风云的身影;就连每天轮值同学去挑开水,桶里仿佛也盛满了浓浓的同学情。青春如白驹过隙,成长的记忆,当然离不开老师们的身影,那些使我们脑洞大开、跃跃欲试的情景恍如昨日。
吾师百态,母校不仅教给我们这些莘莘学子学科知识,还给我们展示了师者的魅力,让我们感受人性的光芒和教育的真谛。2007年—2009年,我参与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学习指导(化学)》一书的编写工作,使玉林市广大化学教师能得心应手运用“新问题教学法”进行教学。近年来,广西正在逐步开展“EEPO有效教育”课堂教学实践,我积极参加多层次、多维度的教研、科研和培训活动,多次参加有效教育的展示活动,从“EEPO有效教育”的实验教师一路成长为省级专家培养对象,积极参加各级教学比赛、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我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不断充实自己,在教师中树立了模范带头作用。凭着扎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不懈的努力,我在教育科研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继玉林市人民政府授予我“玉林骨干教师”称号之后,我获聘为广西教育学会中学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在课改浪潮中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使我终于能够反哺母校,我获母校聘请为化学专业兼职教师,从2013年起成为玉林师院国培项目授课教师,与学员们一起分享了《如何上好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紧跟时代发展做人民满意教师》《聚焦化学核心素养打造魅力课堂》等内容,同时接待玉林师院“国培教师”为期各一周的跟班学习,并给他们上了示范观摩课,获得院方和学员的好评。多年来,我还参与指导母校的学弟妹们参加全国或广西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连获佳绩(2017年选手荣获广西第一名)。为母校所做的这些工作,又促使我不断反思,不断前进。我深深感念,正是母校无形中把踏实、向上、奉献的优秀品质植根于我的灵魂深处,指引着我做一个奋发向上、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2、您认为什么是玉师精神?
覃小玲:“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训导一直刻在我的心底,我自参加工作后,牢记母校的教诲,以服务学生为宗旨,立德树人,谦和有礼。偶有学生出言不逊、不听劝导的时候,我就想起梁达文老师,他对歇斯底里扔书给他的同学保持理智而细致的劝解,我也像梁老师一样,待学生更加宽容和谦和。踏实进取,锐意创新是母校给予我的另一笔人生财富。作为老师,不仅需要扎实的学科知识,更应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我一直活跃在教改的前沿,率先践行玉林市开展的“新问题教学法”。
3、能否与我们分享一个在母校期间关于校园逸趣、恩师风范、同窗情谊的故事?
覃小玲:大学里最令我难以忘怀的是,小姚同学常拿来自家种的番茄,我们把白糖撒在切开的番茄上,不多一会儿,鲜红的汁水渗出来了,甜酸可口的番茄汁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只要你轻轻一啜,那鲜红的果汁便会染红你的舌头,那滑溜溜的小果籽也会趁机溜进你的嘴里,滑进你的喉咙,滋润你的心房。直到今天,我觉得这是世界上最甜美的饮料,那种满嘴留香、心满意足的开心,真是难以言表。相识即是缘份,我和我那些可爱的同学们,不仅渐渐地开始了相识相知,我们每天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玩,一起笑,一起分享各自的小秘密,整天朝夕相处,难过的时候她们会安慰你,孤独的时候有她们在身边陪伴你,失落的时候她们会安慰你,结下了非同一般的友爱和情谊,不正是一种更为难得的缘吗?还有每当老师飒爽的英姿出现在三尺讲台上的时候,我们的心随着老师一起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班主任夏金虹老师的谆谆教诲;满头银发的陈旭帆老师和蔼可亲,姿态优雅,声音清晰而动听;陆夏威、袁余洲等老教师学识渊博,威严而不失亲切;梁达文、黄中强老师博学多才而儒雅;李家贵、陈渊等青年教师几乎与我们同龄,上他们的课,我们感到更加自由和愉快;杨超有老师则是同学们最喜欢的老师了,那时杨老师教授心理学,信息远没有现在发达,我们也不懂什么是脑筋急转弯,他的课堂受关注度可媲美现在的某些综艺节目,话题丰富,通过一个个故事或话题,不经意间就让我们认识了什么是思维定势、什么是创新思维等等。如:公安局长正在和一老头下棋,跑来一小孩冲着局长说:“你爸和我爸打起来了”,请问:那两个吵架的人分别是这位公安局长的什么人?又如:“什么情况下4-1=5?”每每此时,杨老师笑眯眯的小眼睛,透露着一丝狡诈,还有一些睿智。
化学系89级大学毕业合影
4、母校的变化给您什么样的感受?
覃小玲:巍巍挂榜吐豪气,铮铮龟岭铸脊梁。如今,母校已大变样了,那小巧的校园已扩展成美丽缤纷的多校区综合性本科院校,“厚德博学,知行合一”的校训定会激励一代代学子勿忘初心,奉献为民,服务基层。母校的风采,像搏击长空的雄鹰展翅翱翔。